2016年10月3日 星期一

Day 21 探訪土著(納米比亞Kamajab)

(Day 21)2015-10-1
住宿:Buck’s Camping Lodge
行程:Outjo —> Kamajab —> Henties Bay
行車里數:484km


Outjo
這裡氣候跟早前露營的地方完全不同,前一晚都還感到一點點熱,這裡入夜後只有寒冷,就算關好晒帳篷內的簾,昨晚還是凍醒了好幾次。結果死死地氣起身,拆張厚毯用。


由於閂晒簾幕,太陽出來都唔知,睡到0830自然醒。住宿好似有早餐,但已過了時間。結果翻熱昨晚食剩嘅玉米糊,撈了隻蛋,再煲水沖咖啡飲。不知是否隔夜再整,好難食。。。(港女按:可能玉米粉不宜溝其他嘢一齊煮。)


看見都有少少唔開胃,不過塞飽個肚就算。。。

上:營地內的泳池
右下:公共廁所浴室

通常營地都要開車走一段路的


早餐後,向住宿主人打探有關土著辛巴族Himba的消息,得知於西面一直走會有Himba村落,於是執拾妥當,離開營地出發尋找土著。



納米比亞行程我實在太貪心,所有景點都想去,但就散落於版圖南北西東。Himba聚居於納米比亞西北面與安哥拉的邊境一帶,例如東北部一個叫Opuwo的小鎮,就有大量Himba居住,是看Himba的熱門地點,可惜真的太遠。不過如這附近都有Himba村落,文化應該會保存得更好。


1045時出發,早上氣溫隨著太陽上升,開車往西走。這裡路況不錯,是瀝青路。在一望無際的荒涼公路上開車,不免會有些精神不集中的時候。突然,港女在身旁指著前方大喝一聲!原來遠方有一隻長頸鹿正在路旁想過馬路,即時由百多公里的車速減慢。開得這麼快,如未能察覺都幾危險!這樣自駕遊,能看到野生長頸鹿在前面橫過馬路的經歷,真的只有非洲才能看到。


長頸鹿過馬路連環圖!


Himba村落
由Outjo出發,開了一小時車後,近Kamajab路旁看到有Himba村落,每人$250-NAD($130-HKD),有些貴。如果真的幫到村民,又鼓勵到佢地守護傳統,還是很樂意的。



有個男導遊帶我們入村,沿路講解大部份土人唔識英文,我地可以用土話同佢地打招呼同講多謝,有嘢想問就經導遊問。剛好有一團西方遊客正在參觀,來到一個竹棚,看見兩名女Himba。 她們都全身泥紅色,一絲不掛,只用薄布圍著下身,頭頂用厚厚的泥土編成不同的髮形,全身也配戴了不同的飾物,看來也很貪靚。即使親眼見到,但也不敢相信!只見一名Himba爬在另一名Himba的大腿上,沒有理會參觀者,繼續用泥整理她們的傳統髮型。這些髮泥出色整髮力及持久力,輕易塑造髮束,令髮型富鮮明動感。(網上搵嘅廣告對白)唔知Himba會唔會出佢地品牌嘅髮泥呢?哈哈~ 





之後導遊帶我們進入Himba居住的泥屋內參觀,只見室內空蕩蕩,由Himba介紹日常生活如用木造的枕頭,燃點香燭來令身體香啲,從而吸引配偶。於村內所見,土著以畜牧為主。在遊客參觀期間,土著也如常生活,沒有一些商業化的表演節目,沒有網上看到的大合照照片,相信最商業的活動就是一班土著擺賣他們手造的工藝品。我們也買了一隻手鐲及一隻木雕非洲珍珠雞,經講價後$50-NAD成交(約$25HKD)。拍不到這些象徵商業化的照片,我絕不感到遺憾,只祈求世人一齊同心協力去守護這些即將消失的傳統。

左:示範點香
右:土著枕頭

熱到動物都要遮陰

背心短褲是導遊

這張照片可見,房子結構是樹木加上泥土

小Himba

中午時份,無閃光燈很難拍得好,不過旅途上就是需要這些缺陷美吧

最後參觀一間小教室,內裡貼了一些英文生字圖畫,以及課室的規矩。離開時,村內小朋友奔跑過來拖住我同港女的手來送別。這情形令我回憶起馬拉維湖時一模一樣嘅情況,看到他們純真的笑臉,真的從他們雙手暖到入心呀!
原來身穿背心短褲現代服飾、年輕的導遊也是這條村的Himba。他稱村內的小孩除了於村內上課,適齡時還要出市區返學。可以想像他看過外面的花花世界,已經放棄傳統。這Himba村落的開放,看似他也有份,希望入場費真的能鼓勵他們守護傳統,並幫助到有需要的土著就好了。




離開時有Himba想坐順風車出市區補給物資,咁有趣的事當然義不容辭啦~ 這些真正經歷有錢都買唔到呀!見她們自動自覺用布舖好後座,怕整污糟架車。可見她們雖然是蠻荒土著,但也懂為人著想,好過不少文明人呢~ 出到大路,看見有兩母女Himba正在等順風車,又截住我。此時我有點為難,因為後坐已坐滿4個Himba,點樣又載多兩人呀⋯ 最後全部Himba苦苦哀求,唯有歡樂滿東華吧!新上車的Himba坐在其他Himba的大腿上,仲用布遮住自己,避免俾人見到超載。

Kamajab
半小時屈蛇的車程,到達Kamajab小鎮,義載完畢!雖然座位舖了塊布以免整污糟,可惜頭頂這些輕易塑造髮型的Himba髮泥,加上佢地用手扶住車頂,令車頂染上了一些紅泥,要稍後清理。
將露營車停泊於一間超市門口,Himba魚貫而入,赤裸裸來到城鎮真特別,真的是蠻荒跟文明的衝突。我也一同入內逛超市,買了明信片及一直收藏開的貼紙。
出這遊記前一星期,某報章講述一名瑞典攝影師,影到Himba正在逛超市。因為現代文明跟傳統服飾形成奇特感覺而聲名大噪,照計銀仔應該都可以揚威海外噃!

義載土著


午餐時間於鎮內找到一間餐廳,食了漢堡,每人$22-NAD($12-HKD)。人食飽,車也要入滿油,要成$757-NAD($380-HKD),好在這裡不是香港的油價,如果不是破產都似! 入油後便繼續向西南面進發!



離開Kamajab,瀝青路完畢,又要走碎石路。沿C35後西南前進,由平路開始走山路,沿途所見人跡罕至。起初近Kamajab一帶的路旁也能看見Himba在擺賣手工藝品,看來這一帶是Himba聚區地噃~



再往南部山區開車,遇上另一個族群叫Herero的土著,在路旁有攤檔擺賣手公藝品,我地叫成Keroro,哈哈~~~ 女士們頭頂帶上像有兩隻角的古怪的帽子,一身古怪造型,看似衝上雲霄裡的Triangel公仔一樣。咁特別,當然落車參觀下她們的攤檔。她們的工藝品以布藝為主,可惜仿土著的Triangel公仔樣貌有些少恐怖,而其他布藝品也覺得幾貴,無幫襯就離開了。後來回港上網得知,這個土著有悲慘的歷史,應該要買返件手信。


LP資料顯示她們是叫Herero的土著,原來Himba只是他們的分支咋,算係當地最古老嘅,但為何分支出來又差別咁大呢?普遍世人都只聚焦一絲不掛、滿身紅泥的Himba,而這個Herero土著應更值得關注。因為她們沒有受太多注視,即商業或旅遊上的收益較少,但他們仍默默地於世界一個鮮為人知的國度去守護著傳統。





網上google 搜尋有關Herero的中文描述少之有少,不受重視程度可想而知。於網上找到以下關於Herero的事跡,令人痛心。

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之認識土著Herero及Himba:
土著赫雷羅族(Herero):(取自cup.com.hk)
100 多年前,正值殖民時代,德國與其他列強一樣,積極在海外亞非大陸擴張領土,掠奪資源,奴役並大肆屠殺各地原居民,非洲納米比亞(Namibia)的赫雷羅族土著(Herero),就是受害者之一。時至今日,赫雷羅族人成了納米比亞的小數族裔,在落後地區過著困苦生活,每日面對著失業問題。
在那短短 3 年,德國軍隊滅殺了 85% 赫雷羅族人,豪奪了他們的土地,沒收了他們的財富牲畜,令赫雷羅族人喪失家園。其後,為了躲避德軍追殺,赫雷羅族人離鄉別井,走到沙漠,逃亡間遭受德軍毒害,8 萬人渴死,幾乎瀕臨絕種,只有約 15,000 人能逃過一劫。昔日,赫雷羅族人在納米比亞一帶為顯赫族群,田連阡陌,擁有大量家畜,但當德軍踏足,他們的勢力便一沉不起。
有興趣者可以去看看下面條link

土著辛巴族(Himba): 取自百度百科
辛巴族是納米比亞一個行將消失的原始社會族群。 他們是非洲最後的保持原始生態的民族,為了維護他們的傳統,他們選擇了退守叢林,棲身於納米比亞邊遠的、未被破壞的原始環境中。
辛巴族女子常年袒露上身,最特別的是,她們喜歡把一种红色石粉和著奶油塗抹在身上,就連頭髮也要用這种红泥巴裹著。 因此,辛巴人的皮膚永遠都是紅色的。她們這麼做,一是為了抵禦烈日暴晒,二是蚊蟲不會叮咬。 由於缺水,辛巴女人一生都不洗澡,一輩子都裹在紅泥巴中,因此一般稱之為紅泥人。


去到一個路口,轉為沿C39公路前往西岸,這裡我看見到鴕鳥,原來都好巨型架! 繼續往西岸開車,開始進入沙漠,四周極為荒蕪。當接近西岸時烏雲蔽日,狂風大作,又是另一番光景。



接近西岸這段路,是一望無際的大荒漠,而天色烏雲蔽日,狂風大作


Henties Bay
晚上7時,看到大西洋啦,因為天色已晚,我們未正式慶祝,而是沿海南下沿途尋找住宿。最後去到Henties Bay 的一個營地,以$250-NAD一架嘅車價錢來過一晚(約$125-HKD)。這營地是本行程遇過最好的,但天氣也是最壞的。


這營地叫Buck’s Camping Lodge,每個車位都有一座獨立的衛生間。衛生間有廁所浴室、預備餸菜的工作台、用來清洗碗碟的鋅盤,當然還有燒烤爐啦~ 今晚繼續食玉米糊Pap,及繼續由銀仔出馬,弄一味蕃茄蛋炒牛肉。為慶祝橫渡成功,也開了枝於取車時購買、已携帶多天的南非紅酒品嚐。由於天氣太寒冷及大風,晚餐於車廂內進食,不太舒適。 @1900

今天駕駛了484km,不再瘋狂了~




玉米湖只是落水滾就可以食



原來以這個較短的路線橫渡非洲,移動了四千二百多公里






13 則留言:

  1. 恭喜橫渡成功,真係值得飲杯。

    回覆刪除
  2. 你全程由佢哋坐車,入超市都同佢哋影相,話唔定出名嗰個係你.

    回覆刪除
    回覆
    1. 係囉,我就係無係超市影佢地囉!

      刪除
  3. 「出色整髮力及持久力,輕易塑造髮束,令髮型富鮮明動感」–––– 一睇到就奇怪你今日點解特有文采(雖然平日都唔少),點知跟住睇埋括弧入面既字...... 哈!Himba婦女髮型確係充滿創意加藝術感,超讚!「辛巴女人一生都不洗澡」––––好想知道呢個傳統係咪真係依然保存,而且點解剩係女人無得沖咁性別歧視。長頸鹿過馬路,令我諗起呢度既袋鼠,比佢地撞親,架車隨時total loss,唔係講笑。Btw,你既橫渡非洲之旅將近尾聲,我既朝聖之旅亦快寫到最後一日(不過我要分幾集)!

    回覆刪除
    回覆
    1. 近來叻左抄野,哈哈~
      我睇個款似一生都唔沖涼,唔覺扮野搵錢果隻,其他商業化D嘅Himba村就唔知。
      我知澳門要撞死佢地架,真慘。。。
      你朝聖之旅,我旅行後再追過~

      刪除
  4. 原來搽泥係為了防晒和防蟲咬,咁都有實際用途唔係只為扮靚喎
    喱種髮泥真係夠晒特別
    守護傳統文化好重要,否則全世界生活方式如倒模般一式一樣就太沉悶了
    長頸鹿係咪會自己識睇車過馬路呢?

    回覆刪除
    回覆
    1. 我當年去格陵蘭就係見到你所講嘅情況,當地年青人已唔鍾意傳統,只愛流行的歐洲文化,所以係首都想看傳統就要入博物館。
      可能識睇車噃,好似流浪狗一樣

      刪除
  5. 之前係南非食過玉米糊~~覺得唔好食~~~
    長頸鹿過馬路真係奇景~~~好得意~~~~~
    原來你呢個旅行已經係一年前喇~~~~~~~~~

    回覆刪除
    回覆
    1. 我地貪玉米糊方便快捷又飽肚,撈d汁都ok嘅,但呢個早餐就確係難食。。。
      仲有呢張相都係難得架,好難影得佢個位置又企係馬路邊~
      係喎,一年lu...你唔講都唔覺添~

      刪除
  6. 在地的歷史文化與傳統,是難以割捨的。
    看完這篇又長知識!!^^

    回覆刪除
  7. 在地的歷史文化與傳統,是難以割捨的。
    看完這篇又長知識!!^^

    回覆刪除
    回覆
    1. 無錯,真正喜歡旅行嘅人,才會覺得守護傳統文化嘅重要性,高官是不會明白的。

      刪除